近期,我院胃肠甲乳疝外科在万振达主任带领下开拓了两项新技术:一是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直肠前切除术,为结直肠等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减少创伤、疼痛,保持腹部完整;二是可视化鼻胃肠管置入术,助力多种重症患者康复。接下来,带领大家通过病案实录,进一步了解这两项技术在我院的应用成效。
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直肠前切除术
病案实录
患者万某某,女,78岁,因“陈发性脐周胀痛1周,再发伴加重半天”入院。
【经直肠指诊】距肛门4cm直肠前壁可扪及直肠肿物,肿物占局部肠腔1/2,肿物表面凹凸不平,质地稍硬,退指可见染血。
【电子结肠镜结果显示】直肠进展期CA?待病理;乙状结肠多大憩室。
【活检病理】(直肠)腺癌。
我院胃肠甲乳疝外科团队成功为其施行手术治疗,采用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直肠前切除术。
【术后病理提示】
1. (单独送检近端切缘单独送检远端希切缘):慢性淡,均未见癌累及。
2. 直肠切除标本:
- 中分化管状腺癌,隆起型,部分区域见坏死,肿瘤大小约4cm*2.5cm*0.8cm,癌组织侵及浆膜下层(PT3) ;
- 脉管及神经未见明确侵犯,建议加做免疫组化;
- 肿瘤出芽等级(Bd1,约2个);
- 标本上切缘、下切缘、环周切缘及癌周均未见癌累及;
- 扪及淋巴结13枚,均未见癌转移(0/13),另见癌结节1枚; 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,已康复出院。
精准化外科手术通过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直肠系膜组织,降低局部复发风险,同时尽可能保留肛门功能。其核心在于遵循解剖层面精准分离和保护盆腔神经;
其优势体现在: 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(从传统手术的20%-30%降至5%-10%); 同时,保留肛门功能的概率提高,尤其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意义重大。
施行挑战包括:手术操作复杂,需经验丰富的外科团队;术后可能发生吻合口漏、排尿困难等并发症(发生率约5%-15%)等。
作为一种精准化外科手术,NOSES手术(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直肠前切除术)全称为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 raction Surgery,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,主要用于结直肠等腹部肿瘤手术。在该病案中,通过直肠肛门取出切除的病变组织,避免在腹部增加额外切口,与传统开腹手术或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,其核心优势在于减少创伤和降低术后疼痛,同时保持腹部外观完整性,避免疤痕问题。
可视化鼻胃肠管置入术
病案实录
患者因酒精戒断症伴吞咽障碍,无法进食。经评估,决定施行床边可视化鼻空肠管置入术。在营养专科护士精准引导下,一根细管直接将营养液送达小肠深处。置管当天,患者顺利开始了肠内营养支持,避免了反流误吸风险。
这项技术强在哪?
可视化鼻胃肠管置入术属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肠内营养支持技术。这项技术的核心,就是给放置营养管的过程装上了“眼睛”。传统的鼻空肠管放置属于盲插,依赖护士的经验和手感,成功率不高,过程也较痛苦;如果将患者转移到胃镜室开展插管,转运过程又无法进行精密的监护治疗。这项可视化技术是在特制的鼻空肠管内放置一根极细的光纤探头,操作时,营养专科护士通过连接的显示屏,能实时、清晰地看到管子经过食道、贲门、胃腔、幽门,最终到达十二指肠甚至空肠的全过程。
“这就好比开车有了导航,能清楚地知道路况,避开障碍,直达目的地。”
相较于需要将病人转运到胃镜室、动用大型胃镜设备进行置管的方式,这种床边可视化技术优势显著,包括:无需转运危重病人,在ICU病床旁就能操作,大大降低了转运风险; 营养专科护士看着屏幕操作,成功率高,置管时间短,避免了反复尝试的痛苦;置管位置通过图像直接确认,无需再拍X光片,置管后马上就能开始输注营养液,不耽误治疗等。
我院胃肠甲乳疝外科主管护师贺丽莎经中华护理学会培训考核,取得营养支持专科护士资格证书,并在医院及相关科室支持下成立置管团队,在我院成功开展此项新技术(可视化鼻胃肠管置入术)的应用,取得良好成效。我院将通过持续总结经验、优化提升,在未来,有力帮助长期卧床或意识障碍患者(如脑出血、脑梗后遗症)、胃动力障碍或胃瘫患者、吞咽困难以及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更好地对抗疾病,促进康复。